目前分類:好書分享 (6)

瀏覽方式: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

楊蕙如幾年前與信用卡公司鬥智大勝,獲得社會某些人士的稱許,各媒體也封她為「卡神」。楊蕙如最近開了一家網路顧問公司,並頻頻上媒體打知名度。

筆者認為,一個是非不分、道德低落的社會,才會把類似楊蕙如的行為,視為英雄之舉。在美國,你去商店買東西,事後不論任何理由,都可去退貨還錢。因此,有一些人(一些台灣人和更多的大陸人)過幾天要出席重要宴會,就去「買」一套名牌衣服,穿去赴宴之後,再去退錢。

 

美國商店還有一樁好康的事:買貴了,可退差價。於是有些人就趁平時不打折但尺寸、顏色較齊全的時候,把貨品買回來,等到大減價的時候,再把收據拿去退差價。

ciyu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那天在網上看到一則洪蘭最新的書【品格決定未來】,非常喜歡洪蘭(陽明大學神經科學研究所教授)在書中提到的一句 「手握緊,線放鬆,風箏才有高飛的機會;多欣賞,少批評,看見孩子成功的笑容

 

無可否認及事實的事,現代父母都有共同的通病,面對社會的競爭力,面對社會的文化影響,父母總是希望孩子在課業上不輸人,但在品格上的教養與及要求上卻漠視了,也放任了,總歸一句是因為現代的父母也不會自我管理,更別說品格的教養及自身的典范。

 

但丁(Dante)也有一句名言:「道德可以彌補智慧的缺點,智慧永遠無法彌補道德的空白。」一個國家是否偉大不在於它疆域的大小,而在於國民的品德,而品德一定要自小培養起。品德除了是非正義觀念、禮貌風度,還包括紀律,一個沒有紀律的孩子是無法受教的,一個沒有紀律的孩子也不會有毅力,無法貫徹始終做完一件事。紀律必須從小培養,因為人都好逸惡勞,若是沒有規範,很容易就鬆弛懶散下去。

ciyu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北歐一座教堂裡,有一尊耶穌被釘在十字架上的苦像,大小和一般人差不多。

因為有求必應,因此專程前來這裡祈禱,膜拜的人特別多,幾乎可以用門庭若市來形容。

教堂裡有位看門的人,看十字架上的耶穌每天要應付這麼多人的要求,

 

覺得於心不忍,他希望能分擔耶穌的辛苦。

ciyu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

學生是否有福,就要觀看當校的校長及老師是否用心。為了要讓這些未來的國家棟梁能見苦知福,馬六甲分會自年初至今已接待過無數量的小小訪客。對於現今、現時代的孩子,我們可以用這幾個字來形容 新新新新。。。。人類」(也不知道加了多少的新),也是現實生活中最令家長與師長擔憂與頭痛的新人類。

我因工作上的關系,常有機會接觸不同年齡階層的孩子,從幼教至中學,在這一團又一團的小小訪客身上,我看到了令人擔心與感慨的現象。近年來上人 一直不斷呼吁《克己復禮  民德歸厚》,這是一個涵蓋著傳統禮儀」及「禮貌」的思想與行動,讓即將消失的人文啟發出來,而不是處處所看到的「只要我喜歡有什么不行」的態度。

好的人文風氣將安定一個社會,而自由開放的社會將引發更多的社會問題,例如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問題。這些層出不窮的問題,也造成孩子在學習上的障礙,比如較常見的是小學的孩子已經出現專注力無法集中的問題;孩子往往都是因為容易受到身邊環境與朋友的影響,精神無法集中、無法專注,也騷動其他的孩子。缺乏專注力是現今孩子普遍面對的問題,也是現今父母沒有看到,也不知要如何解決的問題。

香港衛生署兒童體能智力測驗中心指出小學生 ( 612 ) 的專注力是大約20分鐘。天下雜志近期也出版一書《專注力》,標題為「是誰偷走孩子的專注力?」,里面寫到「心浮氣躁 是這一代孩子共同的顏色 」,內容帶出父母忙事業,家庭機能幾近崩盤,安親班扮起重要的教育角色、專注足以危及國家競爭力,讓社會步入黑暗時代。

台大兒童精神科醫師高淑芬的診療室裡,這幾年來找她求助的病人80%都是有關專注力缺失方面的問題。以下是天下雜志分析現代孩子專注力的問題:

ciyu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知名作家 - 趙寧,

  (2008/09/05) 十一點三十二分 病逝榮總,

  回頭再看這篇 趙寧自己撰寫的文章 格外有感觸...

 

  百年之後~趙寧

ciyu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來自一個偏遠的村落巴基斯坦~  科爾飛,人民普遍貧窮,教育缺乏。。。,因緣巧合碰上登山旅人Greg Mortenson 從此改變他們的一生Mortenson 看到這群以大地為室的孩子,不畏熱曬雨林,只畏沒機會讀書,深深撼動了他內心的深處,并承諾了將會回來為這群孩子蓋學校 希望工程

這個承諾也讓Greg Mortenson  改變了下半輩子的人生,在接下來的歲月里他不斷超越自己的能力范圍,為更多偏遠地方建設了許多的學校。

這一位以我們一樣平凡的人,卻因一念悲心而做出一份不平凡的感動,源自于他的家庭關系,作者打從開始就贊嘆了父母的身教影響,父親是位傳教士,在他3歲那年,父母決定舉家前往偏遠落后國家 非洲 服務。

純樸的當地生活及父母的善行,讓莫頓森在內心深處埋下一顆善的種子,塑造他往后無畏艱辛幫人的那份使命。看到作者如此描述父親母親的善行時,作為一位教育工作者的我,打從內心贊嘆與肯定父母的身教,若今天他的父母只是一位平凡而為自己家庭而活的人,那今天的莫頓森也只是一位平凡的世間人。

一位孩子的人格養成,不是來自學校與師長的給予,而是來自孩子的第一所學校及第一位老師,那就是天下每一位父母的身教與家庭教育。教育學家一再強調“父母是孩子的模,父母如何做,孩子如何跟”。

ciyu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